國營新觀點:疫情影響消費者習慣,銀行數位化轉型期,一般行員如何因應?│銀行招考

銀行數位化發展,公股銀行遇挑戰

疫情封城怎麼辦?網路線串連生活,中華電信5G發展始末│中華電信招考
準備考試很重要,但也要關心國家大事。
國營事業通常是國家民生、工業產業基礎,影響著整個社會的發展,魯魯開啟這系列企畫,就是要帶同學們了解國營事業市場現狀。
除了讀書考進國營事業之外,也從社會面了解自己未來的公司。

遇到武漢肺炎疫情,民眾變得不敢出門,能在家完全的事就全都利用網路解決。
金融業也早推出這方面的服務,各家銀行都有自己的網路銀行、手機app,就是要讓民眾可以遠端完成各種基礎服務。
面對民間銀行的快速發展,公股銀行在這方面的措施卻相對落後,不是功能不全、就是app故障率高,原因出在公家單位的行政程序上。
但未來發戰就算遲緩,在時代上也勢必跟進潮流,公股銀行遲早會完整開發數位化,以保持市場競爭性。
在這樣的改變下,一般行員工作將被取代,那麼已經在職的員工該如何改變,後續想報考進銀行業的新鮮人有該如何增進自己呢?


(一)疫情改變消費者習慣,銀行數位化變

因應疫情蔓延民眾減少出門次數,除降低與人接觸感染的風險,保障自己不成為武漢肺炎的受害者,這波疫情民眾出外至實體通路消費減少,使得各產業叫苦連天,餐飲服務、航空、旅遊業接連傳出歇業,公司營業額衰退,員工也開始放無薪假、裁員,讓電子商務在這段期間大放異彩。過去著重在實體通路的銀行業,在數位轉型下,於防疫期間民眾也能使用網路銀行在家完成手續,在疫情的催化下,反而加速了銀行數位轉型。

(二)台灣銀行業數位發展局勢

新興技術推陳出新,為了不讓科技業取代傳統金融業,近六年開始了金融業的數位轉型,從資訊技術導入、設計使用者介面、使用者數據蒐集、虛實整合,從Bank1.0發展至Bank3.0即將邁入Bank4.0,未來利用AI打通數位通路,產生即時、情境式、無阻力特性,意義在於能有更好的營運效率。照理來說,因業務數位化實體通路客戶將大幅降低才對,但在台灣每日依舊許多人坐在等候區,原因在於台灣網路銀行的使用率一直都是個問題,近六年的使用率僅只有31-34%,對象主要為20-49歲,使用功能多為轉帳及帳戶查詢,大部分台灣民眾仍然習慣於實體人與人接觸,除了是人性的溫度外,也能降低資安的疑慮。這也是為什麼不管是公股銀行及民營銀行,仍就大舉招募行員人才的原因。

(三)公股銀行數位化發展困境

民營銀行因為疫情的關係加速了數位轉型的腳步,庶務性的業務在客戶手機APP上完成,降低分行人與人接觸的風險,可說是雙贏的局面。 反觀公股銀行因體質上的限制,使得數位化的腳步慢上許多。公股行庫預算及資源都需要接受行政單位審查,因內部資訊人才未齊全,大部份的核心技術只能使用採購方式導入,又以成本為主要考量,價格較低廉的系統導致偏高的故障率,使用率及滿意度也都偏低,在疫情期間更凸顯數位轉型的重要性。

(四)銀行轉型下,行員如何因應

隨著純網銀的開放,民眾在疫情時已體會到快速、便利特性,銀行端也省去大量的人力及租金,對於成本管控上更有餘裕,不管是導入數位科技或是將人力轉型,對於公股銀行來說勢必成為一大挑戰。公股銀行因近年退休潮的關係,招考名額增加也不受科系限制,也因工作性質較為穩定,成為轉職選擇之一。但銀行業的大環境受數位轉型影響,使得行員的工作受到威脅。所以當成為正式的行員後,除了原有的業務外,也是引導客戶使用網銀,銀行轉型的重要推手。長期來說,為適應工作型態的轉變仍必須充實自己,學習資訊相關知識,才不會在這波轉型中被淘汰。


如果想了解更多銀行招考/金融基測資訊,可以留下資料,將會有專人致電聯絡,適合的考試類組、考科準備方法、上榜最佳組合,一次為你解析!→報名免費諮詢講座

最新考情趨勢:


推薦講座:

熱門文章